近期,微信发布了《视频号金融科普类直播准入标准》的更新,将于12月18日正式生效。这一新规对金融机构和个人主播的准入资质进行了严格限制,涉及直播内容规范、主播行为要求等多个方面。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些新规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不可展示K线、须有真人出镜
《准入标准》新规明确禁止金融科普类直播展示K线图,同时规定主播必须真人出镜。 这两项规定旨在保障直播内容的真实性和观众体验。对于试水短视频和直播的金融机构,需要重新思考其科普策略,以符合新规的要求。
规范主播行为:四大关键规则
1. 提交准入申请与真人出镜
主播进行金融科普类直播,必须向平台提交准入申请并审核通过,有效期一年,同时要求必须有真人出镜。 这对确保主播身份的真实性和直播内容的专业性具有重要意义。直播账号仅限申请者本人使用,不得供他人直播。
2. 不得诱导用户投资
未经腾讯书面许可,主播不得通过直播诱导用户进行投资,包括引流至外部链接、应用、账号等。 这一规定旨在避免直播平台成为投资诱导的渠道,保护用户权益。
3. 禁止输出具体投资建议
直播间不允许输出具体的投资建议,包括对行业、股票板块进行分析预测,对未来行情下定论等。 这一规则加强了直播内容的中立性,避免主播通过直播间输出具体投资建议而导致用户误导。
4. 标注信息和直播形式
通过直播围绕金融知识进行科普,直播间需标明主播个人真实姓名、从业编号及所属公司。 这有助于提高直播内容的透明度和真实性,增强观众对内容的信任感。
主播资质受限:企业主体与个人主体
《准入标准》对金融科普类直播主体分为企业主体和个人主体两类,对其资质进行了严格规范。 针对银行、基金、证券等不同机构,要求具备不同的资质证书。对个人主体,要求证券、基金、保险类主播必须具备从业资格,符合条件的主播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平台管理从严:影响与策略
微信平台对主播准入资质进行严格管理,对券商等金融机构的影响较小。 大多数受访券商表示,由于券商对直播内容合规性的自律要求较高,因此对平台规则的遵守相对更为顺应。然而,对于投资咨询机构和非金融从业人员的大V来说,可能面临较大的影响。
券商主动规范管理:合规之举
随着获客成本升高,券商内部在财富管理、研究所、电商等多个部门进行直播尝试,试图利用短视频与直播形式推动业务发展。 但新事物的引入也带来了合规的挑战。不少券商已为员工开展自媒体活动设置了报备流程,对员工直播进行了准入要求,以规范员工的直播行为。
微信视频号金融科普直播新规的发布将对金融机构和主播产生深远影响。为了适应新规,金融机构和主播需要积极调整其直播策略,确保符合准入标准的同时,保持内容的吸引力。券商应主动规范内部管理,确保员工直播活动的合规性,以防范潜在风险。